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九九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
一、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九九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1、饮菊花酒
在古代,文人们重阳节最喜欢聚在一起赏菊饮菊花酒,且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有着消灾起祈福的作用。所以直到现在,民间还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2、赏菊花
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在重阳节盛开最为旺盛,从古时候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进行赏菊活动,还有些地方举办菊花大会,吸引无数人前往观看,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活动。
3、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特色食物之一,其中“糕”意同“高”,主要寓意是满足那些无法登高的朋友们的心愿,也就是说吃了重阳糕就表示了登上了高山。重阳糕在很多地区也叫做菊糕,五色糕等,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比较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似宝塔模样,其寓意登上九层宝塔。
4、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药果实,有驱虫辟邪的作用,食之可消食治寒热,所以人们在重阳登高时最喜欢佩戴茱萸,久而久之,佩茱萸也成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5、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之一,登上高山,俯瞰众生,感悟自然悠然之气,放松心情,岂不妙哉。重阳登高还有两个说法,一是人们对山岳的尊崇欧冠,二是源于恒景登高避灾杀瘟神一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以上就是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以及九九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哦!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APP
微博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