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伴娘这个角色想必朋友们都不陌生了,伴娘这个称呼其实起源于西式婚礼,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有疑惑,在古代中式婚礼有没有伴娘呢,伴娘古代叫啥,古代伴娘是干什么的?
一、伴娘古代叫啥
中国的传统婚礼起源于周代,人们通过婚姻而结合,组成家庭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稳而有序,封建社会时,迷信不合理的事情太多,但因为伴娘这个角色对新娘是必须并有所帮助的,所以留传至今。
在民俗中,伴娘称之为“喜娘”,为结婚的人祈求幸福,美满。在旧社会时的北京, 伴娘又叫“迎亲太太”,选择的条件是已婚女性,有配偶,有儿女,有公婆,认为选择这样的“伴娘”会给结婚的人带来幸福。而伴郎一般只选择一位,即陪同作用。
古代汉族传统婚礼相当于伴郎的角色称“御”古代的御多是新郎的侍者、弟弟或较新郎年纪稍幼的同辈或晚辈。
还有的伴娘也叫"送女客",有严格的条件:除了年轻,还要美貌,还须生过儿子,要在同辈人中找寻,先在本家本族中找寻。还不能够是再婚者。叫做"全美人",或者"全合人",意指十全十美,图的是出嫁的女儿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有的在找寻到这样的人选后,还要再给她算算命,看有无妨碍。
伴娘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新娘结婚会带着自己的贴身丫头或者自己的妹妹一起陪嫁过去,而且这个陪嫁过去的丫头是没有名分的,可以说是有实无名。到了宋朝,这个伴娘就发展成一种职业,主办婚礼的家庭会专门请一些人来在门口吟诗讨彩头,那么伴娘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闹伴娘。那么大户人家的小姐是不希望自己被折腾,所以就会请一些人来热闹热闹吸引别人的视线来避开这个闹新娘。

二、古代伴娘是干什么的
进入秦汉以后,这种亲属陪嫁的“媵妾婚”逐渐消亡,女方家的奴婢接下了与之相似的角色,俗称陪嫁丫头,一直延续至近代。与“媵”相关的“伴娘”角色,则逐渐剥离出来,自宋代开始,多由职业女性充任。
两宋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富贵人家的女佣大多已不再是人身依附的奴婢,而代之以契约雇佣关系,俗称“女使”。这助长了女性职业的大发展。
据《旸谷漫录》记载,当时东京汴梁城里的中下层居民,“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长大之后,根据姿色不同,教授相应技能,以供士大夫雇用。“伴娘”也是此时发展起来的女性职业人的一种,熟知婚姻嫁娶中的一整套礼仪习俗,备富家取用,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梦粱录》中描写的南宋临安婚俗,甚至直接雇用官私妓女。妓女们手捧各色迎亲道具,在女方门前互念诗词,讨要利钱,以取吉利。这些“接引”,“讨彩头”的功能,都为后世的伴娘所继承。
进入明清,伴娘职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各地都发展出不同的特色,名称也多种多样,有喜娘、大妗姐、伴房娘、送亲太太、送女客、送嫁娘、倩娘母、陪嫁姆、指导妈、侍妗等种种称谓。
汉式婚礼中有沃盥礼是指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这个时候伴娘就要上前给新人拿脸盆上去。还有合卺礼所用到的葫芦盛酒也需要伴娘帮助新人。在唐朝婚礼新人走上红地毯后,伴娘伴郎则作为金童玉女在身后撒五谷杂粮。
除了熟练操持婚礼仪式,这时期的伴娘还常被赋予另一重要任务:在必要时传授新婚夫妇基本的性知识,并在行房时安抚其情绪,以免新人因缺乏性教育而陷入初夜失败的尴尬,教授场所则通常是门外或者隔壁。依托这种微妙身份,伴娘也成了明清色情小说中的常客。
被宾客“闹”的“伴娘”也是由这种职业伴娘衍生而来。对于聘请专业被“闹”伴娘的意义,《清稗类钞》 记载得很清楚:“伴娘果美丽者,闹房之人视线所集,不于新嫁娘而于伴娘矣。”而且,这种意义是“各省皆然”。

古代也是有伴娘的,不过那时候不叫伴娘,而是叫喜娘,喜娘后来慢慢变成一种职业,主要是起到一些陪同的作用,关于伴娘古代叫啥,古代伴娘是干什么的就讲完了,相信朋友们也没有疑惑了。
APP
微博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