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有哪些,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气,那么你对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清明节的文化常识,有关清明节小知识100字,赶紧来看看吧。
一、清明节的“清明”二字作何解?
清明,顾名思义,是清澈明朗的意思。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此时大地春回,天朗气清、草木繁茂,的确令人耳清目明。
二、清明节为何与扫墓、踏青联系在一起?
从先秦到南北朝,人们一般在寒食节举行春祭,扫墓祭祖,怀念先人。唐代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所取代,因而上坟致祭等活动也移到清明节。扫墓之时,大多全家老少出动,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亲朋好友也趁机游春。
唐宋以来,踏青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三、清明节起源于何时,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到清明节,不得不提另一个节日——寒食节。周代晋文公为请隐于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哪知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官。晋文公为表哀思,下令介子推被焚死日禁火,只能吃冷食。此后,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由于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两天,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民间大多只过清明节了。
四、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可讲究,亦可不讲究,一般不讲究这次序。如果需要讲究,拜祭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依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较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五、除了扫墓、踏青,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
除了扫墓和踏青,自古以来,民间还有在清明节期间荡秋千、放风筝、斗鸡以及拔河、打马球、插柳、植树等活动。
六、哪些民族过清明节?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七、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八、清明扫墓流程是怎样的?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节的文化常识了,现在你感觉你学习到了吗?清明节是我们过的传统节日有着很多的风俗习惯的,所以了解一下常识问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APP
微博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