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结婚风俗有没有梳头钱?想知道合肥有没有梳头钱,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合肥结婚风俗全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一、合肥结婚风俗有没有梳头钱
1.合肥这边男方上门接新娘是下午,午饭过一会就出发(时间上较好带个半1点半啦2点半啦寓意是找个伴的意思)。
2.车队规定要是双数,要说明的是注意头是摄像车不算在车队里面(较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头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二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

3.门缝钱要准备好一般小钱(包5元10元20元)的较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4.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从男方家出发到了女方家的时候鞭炮要提前放(前面说的头车上坐的人要提前下来放)。
5.然后就去敲女方家的门,按习俗是不会马上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较后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要注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二、 合肥结婚风俗全部
1、父母之命
无论高门大族或平民百姓,儿女婚姻大事基本上是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有的是“指腹为婚”,即双方儿女出生前就为其安排了婚姻。有的是儿女在孩提时,就为之订婚,如娃娃亲、童养媳,儿女成年时,父母就张罗代办其婚事。“指腹为婚”如双方生男,结为兄弟;双方为女,即结为姐妹。30 年代以后,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传统婚俗有所改变,如父母选择儿女婚姻对象之后,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较终还是父母决定,尤其是父亲说了算。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前缺乏了解和爱情,只有在婚后的长期家庭生活中,才逐渐相互了解,也有部分建立夫妻情谊;但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因此陷于不幸的深渊,而酿成了多少悲剧。

2、门当户对
家长为儿女择婚,一般都要了解对方的门户,做到门当户对。门户即是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文化素质(如书香门弟)等;还有门风即勤劳、俭朴、忠厚等家风。平民百姓议婚,不攀“高门坎”,有自己的门户标准:“高门对高门,笆门对笆门”;“穷和穷相好,富和富相交”。公教人员也多愿彼此的子女相互攀亲。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家居城市者是吃商品粮,就业较易,因而城市家庭相互结亲。这是政治经济条件对婚姻的制约。同姓不婚,是各地普遍的习俗,有些地方在同姓的五服之外,仍可联姻,有些地区(如霍山等)异姓间的舒、沈、何、韩、刘、赵等两姓中均不婚。可能由于封建家族矛盾和传统习俗所致。
3、相亲
合“八字”后,由媒人与女方家长约定,择日由媒人陪同求亲男子到女家,拜见女方父母长辈,让女方家长亲自看到男方的外貌、风度、见识修养,以及家庭情况等等。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合肥结婚风俗有没有梳头钱以及合肥结婚风俗全部,更多湘潭结婚风俗有哪些的内容就在蜜匠婚礼网。
APP
微博
抖音
